今年3月份至5月份,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李金花带领箱包产业办和捆绑单位的同志到广州花都、湖南邵东、河北白沟等地考察学习箱包产业,实地察看了广州狮岭国际箱包城、湖南邵东皮具交易中心、河北白沟箱包交易城等地。通过学习考察,比较全面了解了各地箱包产业的发展经验,对于我们当前加快推进箱包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三地箱包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广州花都狮岭箱包产业:广州花都狮岭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的皮具生产销售中心和原辅材料集散地。目前,在狮岭从事皮革皮具生产、贸易的企业有5000多家,狮岭皮具销往全国25个省(市区)及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地,市场份额占广东的60%、全国的35%、欧洲中低档市场的50%,皮具产业年产值逾100亿元。 狮岭(国际)皮革皮具城已被列入广州市四大批发市场,被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确定为全国重点扶持培育的专业市场之一,被推荐为广东五大龙头专业市场之一。
2、河北白沟箱包产业:河北白沟于1993年5月1日兴建箱包交易城,1994年5月8日建成营业。白沟现有箱包规模企业150家、个体加工企业3000多家,形成了年产箱包1.5亿只的规模生产能力,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特别是“三北”及中原地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3%,“三北”市场占有率达51%,100多家企业在俄罗斯、南斯拉夫、法国、澳大利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窗口。2007年,白沟被中国皮革协会授予“中国箱包之都”称号。白沟箱包产业带动了周边县市50多个乡镇、30多万人走上了致富之路。仅高碑店市就有8个乡镇,184个村的2.2万个农户,依托白沟市场从事箱包加工及相关服务行业。
3、湖南邵东箱包产业:邵东县有着悠久的箱包生产历史,主要以生产书包为主,产品销往全国及出口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全县有箱包经营户1000多家,生产箱包的企业有2000多家。但近两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其新建的皮具交易中心一直没有商户进驻,而老交易市场又存在脏、乱、差现象,一定程度影响了箱包产业的发展。
三地箱包皮具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都有较长的发展历史。箱包产业是一个渐进发展、逐步积累的产业,三地箱包皮具产业发展到现在,都有二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广州箱包皮具产业从上世纪70年代发韧,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起步,经历了90年代的飞速发展,再到新世纪的跨越式增长,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河北白沟箱包也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未在路边摆摊设点做起,到现在也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湖南邵东县箱包产业发展至今也有二十多年的历史。
2、都有相似的发展模式。三地箱包产业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由无序状态到有序规范的发展过程。它们在起步阶段都是由群众自发发展,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当地政府通过规范引导,制定含金量极高的产业优惠政策,积极培育市场,不断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当地箱包市场逐渐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的专业市场。广州狮岭箱包市场的发展也带有偶然性,最早是由一名插队的广州知青,偶然将自己加工的皮手袋拿到附近的军田火车站去卖,没想到颇受欢迎,便做起了*皮手袋的个体户。此举引发周边村民纷纷效仿,皮具加工业在当地渐成气候。到了80年代,狮岭皮具加工已基本告别早先的家庭作坊模式,一些原辅材料、配件产业也逐步跟进,形成“前店后厂”的皮革皮具一条街,皮具业迎来由“点”到“线”的第二发展阶段。到90年代中后期,狮岭从事皮革皮具生产经营的商家已达2000多家,箱包产业毫无疑义地成为该镇乃至整个花都区的主导产业,但仍处于低级、散乱、弱小的状态。2000年,花都区及狮岭镇党委、政府意识到皮具产业蕴藏的巨大潜力和无序状态对产业发展的制约,开始主动介入,引导产业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动作,就是结合招商引资和土地资源整合,兴建了全国的皮革皮具专业批发市场——狮岭(国际)皮革皮具城。河北白沟箱包也从上世纪70年代末,当地农民在路边摆摊设点,生产、销售价格低廉的箱包开始,经历了90年代的快速无序发展后,1993年,在政府的规范引导下,开始建设白沟箱包交易城,并于1994建成并投入营业,2004年进行了升级改造,目前又在新建一栋28层的箱包交易大楼。
3、都是草根型、富民产业。箱包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利税较低,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并不大,行业利润也不高,只有5%左右。但是个富民产业,产业链长,分工细化,有利于大量安排就业,提升人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广州狮岭皮具产业为例,共带动其所属及邻近地区约6万名农民创业或就业,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7000元。正因为看到箱包皮具产业的富民效应,狮岭镇政府积极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三地箱包产业发展的启示
启示一:箱包产业的发展壮大要经历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
纵观三地箱包产业的发展,都经历了由小到大,从无序发展到有序规范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群众自发、零星生产、销售箱包发展到现在具有较大规模、一定知名度的专业市场,都经历了几十年的渐进积累过程。从中不难看出,箱包产业是一个慢慢培强、培旺的渐进性产业,在短时期内较难实现加速跨越发展。
启示二:政府推动是箱包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
纵观三地箱包产业的发展历程,政府的强力推动,在箱包产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乃至关键性作用。一是要在规范引导上推动。2000年,在广州花都狮岭箱包产业发展的个十字路口,政府担当起产业整合的推手,强力推进了狮岭(国际)皮革皮具城、皮革皮具工业园的建设。皮具城、工业园建成后,刚开始很多人都抱着观望的态度,缩手缩脚,不敢进驻。为此,镇政府采取强制行政措施,把商户往皮具城里赶。紧接着,自2001年起,又开始主办一年一届的中国(狮岭)皮革皮具节,为狮岭皮具走向世界搭建贸易、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平台。2005年,当皮具产业走到升级换代的第二个关口时,政府又牵头组建广州索派(SLPI)皮具产业发展研究院。这个中国由产业镇成立的产业研究机构,涵盖了工程技术研发、设计研发、品牌营销、信息交流、人才引进、中小企业服务等多项业务,旨在构建皮具产业综合性服务体系,推动箱包皮具产业提档升级。而湖南邵东在2005年的时候,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整合资源,建起了邵东皮具交易中心。但由于各种原因,政府一直没有采取强硬措施,将箱包皮具经销商集中到新建的皮具交易中心,导致一个现代化、大规模的皮具交易中心一直没有商户进驻,而老交易市场又存在脏、乱、差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箱包产业的发展。当地一些箱包经营户见此现状,不看好邵东箱包市场当前的发展环境及前景,有意向外地发展。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证明,在箱包产业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初始阶段,政府推动甚至是必要的行政强制手段是推动箱包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二是在政策扶持上发力。低成本是狮岭皮具皮革业的一大优势,原因不仅是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且各种税费比较低。花都区为推动箱包产业的发展,出台了土地、税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当地箱包皮具企业的用地成本比较低,各类税费也相当低。为繁荣狮岭国际箱包皮具城,当地政府出台了七项优惠措施扶持企业发展,即免收两年工商管理费;免收两年劳动力调配费;免收两年城监管理费;免收两年治安管理费;免收半年管理费;免停车场停车费,并给予两年财政补贴等。
启示三:打造品牌特色是箱包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途径。
为改变箱包产业“低、弱、小”的发展状况,广州花都狮岭提出了“着力提升皮革产业、大力培育发展品牌经济,做强皮革皮具产业集群”的目标和要求,大力发展“狮岭皮具”区域品牌,进一步整合品牌资源,形成竞争优势。而且,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在大力支持本地企业创品牌的同时,狮岭镇政府还出台优惠措施,积极引进“奥康”、“保兰德”等国内和“梦特娇”、“皇冠”、“鳄鱼”等国际,大大提高了当地箱包皮具产业的知名度与产品附加值。
三、三地箱包皮具产业发展经验对我县的借鉴
学习三地箱包皮具产业发展的经验,至少对我县箱包皮具产业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借鉴作用:
(一)要具备长远眼光,树立持之以恒、长期发展的理念。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箱包皮具产业作为全县一大主导产业来抓,构建了“一个产业、几个县领导领衔负责,一套班子、一项政策、一抓到底”的工作推进机制,尽力提供优惠政策,搭建发展平台,吸引了一大批在外从事箱包皮具行业的老板返乡创业,全县箱包皮具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总体上我县箱包皮具产业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既有竞争又有压力,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需要县委、县政府的长期重视与支持,一届接着一届抓,切实抓出成效,做旺人气,扶强产业。
(二)要扬优成势,发挥地方特色优势。我县虽然没有广东花都地处沿海、交通发达的优势,也没有河北白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三角腹地的地缘优势。但我县在广东花都从事箱包生产的老板有100多人,从业人员1万余人,在全国各地从事箱包生产经营的人员达5000余人,他们的销售网点除台湾、西藏外遍布全国。而且现在他们中许多人都有返乡创业的热情和想法。同时,我县在“黄金”地段规划建设了200亩的中国新干(国际)箱包皮具工业城和1300亩的箱包皮具生产基地,平台效应明显。因而我县箱包产业虽然发展时间较短,但起点较高,完全有可能跨越三地箱包产业较长的积累过程,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箱包产业快速发展。
(三)要结合实际,准确定位箱包皮具市场。从目前我县箱包皮具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我县箱包皮具市场应先定位为原辅材料市场,逐步过渡到原辅材料及成品批发的综合交易市场。既要吸引本地企业在市场内买商铺搞交易,也要吸引更多知名原材料和成品企业进驻。既能丰富市场,又引入了竞争,促使箱包皮具市场不断繁荣发展。
(四)要高位推动,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
一是要规范市场管理。
要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明确规定箱包皮具城内的商铺主要用于箱包皮具的经营、销售,服务配套用房面积应控制在总面积的25%以内,且在商铺出售前应明确房屋用途及生产经营范围等,原则上每个服务行业只准许1家入驻。
二是要整合箱包皮具经营户。
据调查,我县县城共有箱包专卖商铺1家、季节性皮衣加工作坊3家、皮鞋、运动鞋类加工制造作坊11家,应在出台相应优惠政策的前提下,鼓励、引导在县城范围内生产经营的箱包皮具专卖商铺和皮衣皮鞋加工作坊进入箱包市场,提升产业的人气。
三是要出台市场商铺的优惠政策。
据调查,我县一家小型商铺每年应缴纳税费5392元(其中税收约4200元:国税3240元、地税960元,各种规费1192元:广告占道费156元、“门前三包”保证金300元、卫生费240元、房屋租赁费100元、卫生许可办证费300元、工商协会会员费96元)。建议对凡经审批同意入驻箱包市场内的商铺,5年内免收一切管理费用和税收,以此吸引更多商家进驻我县箱包市场。
四是要加大企业税收优惠。
箱包皮具产业是一个低利润行业,因此要在税收政策上提供优惠。广州花都等地对新办的箱包企业在两年之内基本实行零税收政策,一般箱包皮具企业税负预警值在2.5%左右。我县目前箱包企业增值税税负预警值定在2.8%较为合适,并对新办箱包企业2年内免收一切税费,规模纳税企业可以采取以用电量定税的办法,按0.4元/度的标准征收较为适宜。既保持了税收的增长,又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五)要适时打造产业品牌,促进箱包产业升级提档。
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低水平、低档次、低附加值是当前我县箱包皮具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在产业发展的初期,这种状况是必然的,也是以低质量、多数量促进产业迅速扩充总量、扩大规模的必然途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发展,便要考虑打造品牌、转型升级的问题。一方面,要立足县内挖潜升级。进一步鼓励和引导企业提升科技含量、争创知名品牌,明确规定对箱包企业新上技改项目或自主研发新产品的,优先列入县技术创新基金重点扶持项目,并对创建产品给予奖励。当前,重点要鼓励企业发展我省乃至华东地区处于空白、市场前景广阔的中、成品拉杆箱、拉杆及EVA面板等项目。另一方面,要眼睛向外引品牌提档。积极引进知名箱包企业或吸引知名箱包企业在我县开设总代理或直销店,形成花色品种和款式繁多,中箱包齐全的产品格局,切实提升我县箱包产业的档次和知名度。
中国五大箱包皮具批发市场
一、白沟皮具市场
河北高牌店市白沟镇是北方的皮具和小商品批发市场,有箱包交易城、燕都商厦、箱包精品街和箱包交易城城前广场等主要交易场所。白沟是人造革制品加工在国内发展最早、规模的箱包专业生产基地之一。
白沟皮具市场经营的品牌5千多个,高中低档品种齐全,其中廉价产品占整个市场的90%。 白沟镇的高桥村从1971年就开始生产人造革手提包和皮荷包等等皮具制品,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白沟的箱包加工行业、五金配件和原材料生产行业得到迅速发展,高桥村带动了周边村镇的办厂热潮,在1979 — 1984年期间,白沟的皮具厂有800多家,产销从业人数近7万人,平均每日生产箱包超过10万只,其产品行销全国各地,并远销俄罗斯、法国、南斯拉夫等国,到2000年为止,以白沟为中心的皮具加工企业已发展到近5千家,其中规模在50人以上的有300多家,从业人数30多万人,平均日产箱包30多万只,平均每日出口20多万只,培植出赤蓉、燕中、派丽、玉兔、白狗等等几十个杰出品牌。
1992 — 2000年,广东生产的皮具制品纷纷进入白沟皮具市场,万利马、永骏等皮具品牌在此地享有极高的声誉;另外,帝豪、蒙娜丽莎、富贵狗、路达时、芝柏、淑芬等等箱包制品也因为款式设计新颖大方、做工精细而极受白沟客商的欢迎,与白沟市场的几千个品牌共同创造了皮具市场的繁荣。
二、义乌皮具批发市场
浙江义乌是华东六省一市的皮具批发市场和全国的小商品市场,有专业经营皮带的朝阳街和经营箱包的黄山街,以及义乌小商品城三楼的精品皮具城等交易场所,市场主要覆盖华东六省一市。
义乌皮具市场经营着全国几千个品牌的皮具产品,高中低档品种齐全,广东的产品约占90%,其中万利马、永骏、D牌、苹果、芝柏、淑芬的销量,浙江本地的产品约占10%,浙江的品牌主要以庄吉、奥康、康耐、博格达、金路达等最为突出,其中庄吉是中国服装十大之一,拥有专卖店150多家,旗下除了服装之外,皮鞋和男女装手袋都是中国皮具的典范;奥康则是中国的皮鞋之一,其男女装手袋则走中路线,其款式设计也秉承了奥康“走四方”的风格特色,在国内也极有市场。
1984年,继四大经济特区之后,沿海十四个城市的开放,促进了浙江小商品市场的繁荣和托运业的兴旺,并为皮具市场的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义乌的皮具经销,首先由温洲市和路桥等地兴办的皮带、皮鞋加工厂开始。
1986年,浙江掀起办厂的热潮,各种小商品制造厂的开设也带动了皮具加工厂的大量兴建,尤其在1992 —1998年期间,浙江兴建的皮具加工企业已达2千家之多,义乌则占其中的绝大部分,这些本地企业均以生产布料、人造革制品为主,并形成以义乌为中心的大型皮具批发市场。整个浙江省从事皮具行业的人数超过8万人,平均每日生产箱包8万多只,平均每日有将近一半的产品出口到俄罗斯、蒙古、韩国、日本、东南亚、南非和美国等地。
三、南台皮具批发市场
南台皮具批发市场位于辽宁省海城之北,南台火车站一公里处,是东北三省的皮具批发市场。
南台皮具批发市场已有近20年的历史,主要包括南台箱包市场一厅、二厅和南台精品箱包城等交易场所,以及当地居民房面街的箱包精品店。南台皮具市场经营的皮具有20多类,档次齐全,品牌数量数千个,本地的凯伦和蕾娜以及广东的万利马、永骏荷花、路达思等等在此最为杰出,其中广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80%。
南台皮具市场还是全国销量的皮具市场之一,在1998 — 2000年上半年期间,英国的登喜路、意大利的铁斯东尼和法国的路易威登、卡地亚、都彭等外国皮具每日平均销量一千多个,占全国总销量的三分之一。
南台皮具市场早期的产品,绝大部分由当地家庭式小工厂生产,以布料、化纤和人造革制品为主,其中产品除了供应东北三省以外,有将近一半的产品远销俄罗斯、蒙古、韩国、日本、南非等国。
在1992 — 1998年期间,全国皮具制品的风行和广东的产品的不断进入,推动了南台本地皮具加工行业和原材料行业的发展,南台的皮具加工厂也由当初的近百家发展到上千家,从业人数超过5万人,平均日产箱包数量为2万多只,平均每日出口箱包上万只。
四、成都荷花池皮具市场
四川成都是中国西部的商业重镇,成都荷花池皮具市场则是中国西部的箱包集散地。
成都荷花池皮具市场位于成都火车站附近的北站东一路,箱包经营主要在第十六交易区的福天大厦和荷花池市场综合楼等场所。
荷花池皮具市场在1986—1992年期间,市场规模较小,以经营河北、辽宁、浙江和四川本地一百多家皮具厂生产的平价制品为主。
92年以后,广东的皮具制品开始大量进入荷花池市场,使得市场迅速扩大,并开始形成以大众品牌路线为主的中皮具批发市场,其中广东地区的产品占90%。场内经营的皮具品牌数千个,品种档次齐全,厂商2千多户,从业人员近5万人,平均每日销售的箱包8万多只。皮具以美国圣大保罗和香港鳄鱼恤为代表,国内以万利马和永骏为代表,还有知名度甚高的大众品牌芝柏、淑芬和休闲品牌帕佳图,以及时装味极浓的金豹皮具等十几个品牌在此销量,当地品牌有一百多个,以万贯皮具最为突出。
荷花池市场的箱包除了供应西部各省、市、自治区以外,还有部分出口到中国西部周边的许多国家。
五、桂花岗皮具批发市场
广州桂花岗皮具市场是全国规模、档次的皮具批发市场,也是全球最皮具批发市场,位于广州市火车站西站附近的解放北路桂花岗,包括水电东梓元岗综合批发市场、新兴大酒店第二至第五层写字楼、观绿国际皮具总汇、安兴皮具世界、中澳皮具商贸城、东升皮具城、新兴商贸城、三元里批发广场、广州皮具皮带城、中港皮具城、桂花楼皮具城和亿森皮具城共十二个连成一片的大型皮具交易场所。
桂花岗皮具批发市场云集了国内外5千多个皮具品牌,箱包产品20多类,高中低档齐全。欧美港台等地有马连奴·奥兰迪(Marino Orlandi)、马萨克(MARSHAL)、鳄鱼恤(corcodile)、华伦天奴·乔登(Valentino Juden)、华伦天奴·露迪(Valentino Rudy)、拿破伦(Napoleoris Dieam)、迪桑娜(Dissona)、圣大保罗(S.B.POLO.R.C)、宾奴(BALENO)、梦特娇(MONTAGUT)、蕾禾(RIVER)……;有以中皮具闻名的香港D牌和兴起中国“男人显风度”的卡丹路,有引领皮具市场的中国三大万利马、百利莲、永骏荷花,还有浪臣、蒙娜丽莎、骏鸣、鱼宝、圣龙、柏天妮、帕佳图、连奴等等几十个实力品牌,以及后起之秀赞格威尔、芝柏、淑芬、圣源、斯特佳……;平价市场中则有路达思、奥利博、浪尼卡、科皮妮等佼佼者。它们各具风格特色,各自精采的款式设计和较先进的制作工艺,推动了皮具市场一个又一个的时尚潮流,创造了皮具市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广东沿海的深圳、珠海、东莞、中山、惠州和广州等地兴办了500—1000人规模的外资企业千余家,这些工厂的开设,给全国城乡青年创造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带进了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和皮具生产技术,为国内皮具行业培养了无数的技术人才,并成就了九十年代广州桂花岗及至全国皮具市场千千万万的老板。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激发了云集广州有志之士的创业热情,在深圳、东莞、中山等地外资企业各个岗位出师的人才,相继在就近或广州的三元里、棠溪、棠下、花都狮岭等地,利用自己的工资积蓄或从亲朋那里筹借的资金,办起了大大小小的皮具加工企业或自己的皮具批发公司。是这一时期的广大青年、仁人智士拉开了现代皮具市场的帷幕,演出了一出出创业喜剧,谱写了自己的人生历程,实现了许多美好的愿望,带动了皮革加工业和五金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并掀起了人们用手袋装扮自己的狂潮。
广州桂花岗皮具批发市场就是在这一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1992年—1997年短短几年内,先后进入桂花岗皮具批发市场的皮具批发公司5千余家,带动了广州白云区、花都区一千多平方公里近6千家工厂的办厂热潮,其中被誉为“中国皮革皮具之乡”的花都区狮岭镇一地就有近4000家,以广州桂花岗为中心的皮具日产量超过150万只,源源不断地输入全国各地的大小批发市场并行销海外。在这一时期,广东全省皮具行业从业人数140多万人,外资企业每日出口皮具产品400多万只,桂花岗市场平均每日出口将近90万只。